鎮江港務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
社會責任報告
鎮江港務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以來,在省港口集團黨委堅強領導下,鎮江港以省港口集團年度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抓創新、爭一流”工作總基調,堅持“新32字”工作方針,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以建設綠色智慧港口為目標,開啟鎮江港全面建設新征程。與此同時,集團秉承“創造財富,造福員工,回報社會”的宗旨,在提高公司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忠實恪守商業道德,不斷拓展員工發展空間,關注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實現了人、企業、自然、社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現將集團2021年度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所作的工作報告如下:
一、經營成果
2021年集團全年貨物吞吐量1.2億噸、凈資產收益率10.48%,系統作戰能力和組織治理能力邁上新的臺階,取得了全國港口企業排名第19位、內河港口企業第1位的亮眼業績。
二、加強管理體系建設,持續提升集團盈利能力
1.進一步完善績效管理體系。
2.構建全業務、全要素、全流程的價格管理體系。
3.構建應收清、帳實清、會計清、客戶清的收入管理機制。
4.構建以預算為導向、以成本為重心的成本控制體系。
5.構建企業大風控體系。
6.深化設備設施“5+4”管理體系。
7.進一步鞏固安健環管理體系。
8.進一步深化班組建設體系。
三、提高服務水平
集團持續貫徹落實“大客戶、百萬噸、集中度、中心港、一體化、周轉率”的經營思路,咬定“大船、庫房、高價位、直取率”四大關鍵要素,提高經營服務品質。加強全程物流、水鐵聯運、集散聯運項目,啟動煤炭鐵路發運,發揮鐵路運輸優勢,提高港口綜合服務能力。
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1.堅持生態優先,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編制“鎮江港綠色港口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重點突出“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港區環境綜合治理、綠色港口技術和產品應用、綠色港口技術支撐、循環經濟發展”六大建設重點。層層分解環保責任,加強環境保護“三懂四會”教育培訓。積極開展綠色港口建設,2021年大港分公司獲批江蘇省四星級綠色港口。
2.堅持標本兼治,全力深化污染防治。堅持問題導向,按照“日檢查、周通報、周分析”的要求,重點圍繞高污染貨種作業、環保設備、設施情況,結合季節性、天氣況狀等問題,系統梳理環保隱患整改清單。指導金港分公司通過省市級環保銷號驗收。
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制度,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流程,全面推行“一零兩全四免費”船舶垃圾污染物接收、轉運及處置工作,完善管理臺賬。實現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全覆蓋,船舶污染物第三方接收和碼頭自收雙運行。
推廣使用清潔能源。2021年,大港、金港、東港公司完成低壓岸電系統建設,岸電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推廣通用型岸電接口,加大岸電使用推廣力度,穩步提高船舶岸電使用率。
革新能源體系,改進污染治理措施,提升綠色環保度。建設電能監測平臺,安裝能量回饋裝置。實施后單臺門機可節電18%,每年可節電約5.7萬kwh,折合22.8tce。建設智慧照明管控平臺,每座鐵塔每年可節電30%,5座鐵塔每年可節電約3.05萬kwh,折合12.2tce。
3.健全監管制度,促進依法依規。以制度化、標準化、體系化為目標,相繼出臺了《集團公司固體廢物管理規范》,《集團公司排污許可證管理規范》等一系列規范文件和標準,推行危險廢物全生命周期監控,危險廢物規范化處理率達100%。每季度委托資質監測單位對港區港界開展環境質量和污染物監測,監測結果均符合要求。
4.開展體系認證,實現管理節能。組織集團公司、分,子公司積極開展環境、安全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均已完成取證。建立能源、環境管理體系系統規劃,對節能減排,降低能源消耗成本,提升效益,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
1.激發全員創新活力。修訂完善《鎮江港科技創新管理辦法》。截至9月底,內部申報科技創新項目76項,通過評審44項,正在實施中的28項,已實施完成的7項。向省港口集團申報重點科技創新項目8項,入圍2項。
2.積極參與創先評優,爭取政策扶持。今年鎮江港榮獲2021年度“江蘇省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2021年度首批省級4星級上云企業。向政府各條口、各協會組織發起優秀項目申報26項次,申報扶持資金1800萬余元,截至9月底已入賬865萬(國服項目800萬、京口區產業服務政策30條獎勵25萬、市工信專項扶持資金40萬),另有已批復扶持資金643萬在途(國服項目378萬、省服項目265萬)。
3.加強知識產權管理。1~9月份鎮江港得實用新型專利10項;申報在途62項,其中實用新型35項,發明27項。
六、保障生產安全
(一)安全生產
1.持續完善安健環管理體系。落實港口安全生產一級標準化和省港集團安健環評價標準,開展集團和分子公司兩級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修訂完善12項安全管理制度,堅持不懈應用安健環管理技術。
2.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貫徹新《安全生產法》,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清單。建立“一人一卡、一物一碼、一區一網”安健環監管體系,制作“安全(防疫)責任卡”1202張,發放一線高風險崗位,實現安全生產“按單履職、盡職免責、失責追責”責任體系。
3.深入推進安全雙重預防機制。修訂《集團安健環風險辨識與管控指南》《隱患排查治理管理規定》,堅持安全風險源頭管控,組織開展全要素持續風險評估和再評估,推行“四色”分級管控。持續開展隱患排查,改變安全監管方式,充分利用天網安全監控系統查糾違章,全年開展16次專項隱患排查,各單位共開展168次專項隱患排查,全年共查出各類隱患5105項,整改5105項,整改率100%。
4.全面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年開展11項專項整治項目,開展7項集團級高風險作業安全管控。強化事故管理,2021年1-11月發生各類事故28起,較去年55起下降27起,下降49.1%,無責任性等級安全生產事故。安全月活動成效明顯,被省國資委授予先進單位。
5.強化安健環應急管理體系。建立1+5+N安健環應急預案體系。指導分子公司持續開展各類應急救援演練活動。落實春夏季“三防一保”、秋冬季“十防”安全應急措施。
(二)疫情防控
1.集團圍繞“抓好疫情防控是最大的政治任務”核心理念,堅持“雙向預防,人物同防”原則,清醒認識港口疫情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設立防疫專員153名,形成了上至安全總監、下至一線班組長的“上下貫通、左右銜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專業化、網格化管理隊伍。
2.成立外輪專班,陸續修訂完善專班各項管理規定18項。
3.落實全崗位防疫責任,強化員工防疫知識培訓、強化疫苗接種和核酸檢測、強化船岸界面管控和陸側卡口值守、強化相關方防疫責任落地。目前,鎮江港高風險崗位和一線作業崗位人員疫苗接種率達100%,并嚴格落實全員核酸檢測要求。
4. 加強技術防護。在碼頭平臺部署可移動式口岸檢疫方倉,部分碼頭區域推廣安裝消毒門;在13個泊位全部安裝5G高清視頻,對外輪舷梯口24小時監管。所有門禁卡口安裝紅外線測溫設備,對進出人群進行高精度無接觸體溫監測并自動播報信息;將視頻會議系統推廣至班組,原則不再召開面對面的大會;多措并舉,充分運用移動互聯網、微信小程序等多種形式,有效減少人員接觸。
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一)職工培訓
2021年,集團制定下發《年度教育培訓工作實施意見》。全力推進“一校一館一中心一基地”建設,充分放大黨校、電教中心功能,全年開展培訓135次,培訓4693人次;繼續推進名師帶徒、青年船員特訓班和專業培訓,完善“傳幫帶培”育人機制,堅持教育培訓經費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的技能培訓。2021年組織財務用友系統培訓、法律知識培訓、設備管理培訓、績效管理線上培訓等班次28個,560人次參培;組織安排727人次外出培訓;舉辦2021年度新進人員入職培訓,72名新進人員接受培訓。
聯合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培養。落實新型學徒制,用“內部導師開展實際操作培訓+院校老師開展工學一體化理論教學”方式,為港口一線選拔的75名門機司機開展培訓工作。自3月底以來,已經完成132課時的通用素質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集團安排了26名具有高級工及以上技能等級的實踐導師完成了200個學時的實踐課程教學任務。
(二)職業發展
1.加快年輕干部的培養。通過一人一策、系統歷練,年初啟動的“8590工程”所遴選出40名優秀年輕骨干,已有2人提拔到中層管理崗位,4人提拔到中層助理崗位,9人提拔或交流至二級中層崗位。
2.推進“工匠30計劃”。全港范圍內遴選在本專業中有技術支撐作用和管理帶動作用,本專業領域具有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30名左右的員工納入“工匠30計劃”進行重點培養,給政策、給平臺、給通道、給待遇,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高職業素養的“三有一成”專家型隊伍。
3.持續開展青年員工“六個一”鍛煉。推行“精讀一本書+上好一堂課”“工前會+跟班勞動+一篇文章”“貢獻一個成果+課題調研報告”的“6+1”組合套餐。目前參與鍛煉的160名人員(含揚州港)參加工前會903次,跟班勞動492次,完成上課128堂,29個課題組工作積極推進,鍛煉開展率為100%。
(三)福利待遇
2021年,集團堅持以崗位價值為基礎,突出責任、能力、貢獻、績效等要素,以業績為導向,收入分配堅持向一線、向“苦臟累險”、向“關鍵性技術性不可替代性”、向緊缺急需“高層次高技能高價值”等四類崗位傾斜。2021年兩次調整員工薪酬。員工人均年收入同比增長27%。
(四)職業健康
1.落實職代會“四年實現員工胃腸鏡檢查全覆蓋”要求,普通員工首次胃腸鏡檢查,檢出異常結果人數較往年明顯增加,為員工個人健康和家庭幸福起到了早期警示、及早治療贏得了關鍵時間。
2.完善職業健康制度,建立《集團公司從業人員健康適崗管理規定(試行)》。建立班組重點人員健康管理名單,強化班前“三查”,嚴防因員工健康狀況不適崗而引發安全事故。
3.有序開展職業健康體檢。全年組織大港、金港、東港、輪駁、興港、江海、中理7家公司包括理貨員、船舶機艙人員、值班電工、維修工、電焊工、門機司機、污水站檢測員等接害崗位人員527人進行在崗體檢,所有參檢人員均一次性檢查合格。
3.準確掌握了解國家政策新要求和新舉措,將三年一次的作業場所職業危害評價改為作業場所危害因素年度檢測。并于11月份完成大港、金港、東港、輪駁、興港、江海六家分子公司現場檢測。
4.組織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深入開展全國第19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4月21日邀請市衛健委專家到港開展職業病防治及疫情防控知識專題講座,集團各單位70余人接受培訓。
八、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積極參與萬企聯萬村、扶貧、慈善、捐贈等公益事業,與宿遷市泗洪縣石集鄉孫臺村簽訂村企聯建協議,開展公益志愿者活動1300人次,組織獻血566人次,獻血總量178480毫升,累計精準扶貧約120萬余元。
2022年,公司將繼續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把承擔社會責任作為進取的內生動力,充分維護股東、員工、客戶、合作伙伴的合法權益,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愛心奉獻,全面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公司與社會更高層次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