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留鎮大學生“鎮江一日”暨踐行“四力”在路上記者節活動火熱開啟——
留下來,愿與鎮江一道成就人生夢想
參觀鎮江港務集團集裝箱分公司碼頭。 謝道韞 攝
本報記者 司馬珂 朱婕 曾海蓉 陳志奎
人才是一座城市發展最稀缺的第一資源。愛才聚才是鎮江一脈相承的城市基因。
為了向駐鎮高校大學生更好宣傳鎮江、推介鎮江,讓他們更加了解鎮江、熱愛鎮江,堅定留在鎮江、發展鎮江的意愿和信心,在第21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8日,鎮江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中國電信鎮江分公司、索普集團、鎮江港務集團、文旅集團等組織開展計劃留鎮大學生“鎮江一日”暨踐行“四力”在路上記者節活動。
在老記陪同下,在新聞工作者踐行“四力”在路上的精神感召下,來自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鎮江高專的100多名大學生走近大項目、參觀名企業、領略好風光,見證產業強市,擁抱山水名城,感受奔跑鎮江。
震撼 產業發展很有看頭
花園式的廠區,草木郁郁蔥蔥,設備高聳林立。錨定“綠色化工”的目標,力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通過關停并轉、技術改造,索普廠區已然變成一座綠草如茵的生態工廠。
安全解說員王永安恰好是索普幾年前招聘的大學生,“我本來學的專業就是化工,安全又是我們索普永遠追求的目標。專業對口,名字契合,加之喜歡這里,就留在鎮江扎根下來了。”
與王永安相比,尚未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們顯然對象牙塔外的世界頗感新鮮。盡管置身于車廂內,但江科大機械學院學生田孝京直言隔著玻璃都能感覺到機器設備頂天立地的氣勢,“機會難得,平常很難身臨其境到工廠里看看,鎮江的工業發展還很有看頭。這里的作業環境如此現代化,看了以后只有一個詞‘震撼’!”(下轉2版)
索普集團董事長胡宗貴直接向大學生們發出“英雄帖”。索普致力發展成為綠色升級、創新發展的百年化工企業。為實現這一目標,集團從今年開始逐步有計劃地招聘應屆畢業生加盟。“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做強做大,需要大量人才。希望大家加入我們,共同做不負時代、不負期待的追夢者和圓夢人。”
五峰山大橋下,一部部手機不約而同地被高高舉過頭頂,爭分奪秒記錄著鏡頭里一橋飛架南北的壯美。江蘇大學材料學院學生徐佳文看得專注拍得投入,“聽項目部的技術人員講,這座大橋的制造創下很多第一,實現技術自主可控,證明了我們中國人‘基建狂魔’的稱譽名不虛傳。”第一次來沒少拍照的他,事實上對鎮江并不陌生。課余假日里,他當起了鎮江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鎮江城有山有水,非常有內涵非常宜居,特別適合年輕人創業。”
眼界 產業蝶變活力無限
汽車一路駛進鎮江港務集團集裝箱分公司,藍天白云下,寬闊的廠區道路,穿過一垛垛堆放整齊的各式集裝,踏上碼頭,巨大的岸橋正在將一個個集裝箱從船上卸載下來,而往來運輸的卡車則井然有序。數據印證著鎮江港的異常繁忙。自2016年長江12.5米深水航道正式通航以后,近四年鎮江港已累計作業開普船近330艘次,作業礦石2800多萬噸。預計今年完成貨物吞吐量與上年同比增加增長14%。
雖然停靠碼頭的船只不少,但碼頭上卻沒有多少工作人員。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正改變著這座樞紐大港,也吸引著大學生們專注的眼神,不難看出他們對鎮江港的好奇。
“以前一直聽說鎮江港,但從未真正走進去看過。今天看到那么多的集裝箱,感覺開了眼界。許多來來往往的貨物進出港區,說明鎮江經濟很有活力,產業發展前景無限”,在鎮讀信息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董柏昊高興地說,留住人才,鎮江將會發展得更好。“作為在鎮大學生如果有合適的工作機會,希望能夠在鎮江扎根發展,成就人生夢想。”
面對著眼前吊機的精準操控,感慨良多的趙立軍對這座城市產業蝶變歷歷在目。從“巢湖之濱”的合肥來到“長江之畔”的鎮江讀研,再到如今正在攻讀博士學位,趙立軍深感大力推進產業強市,將為留鎮大學生創造更多崗位。鎮江積極實施的人才強市,令人倍感暖心。“希望政府和企業能夠像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樣,做到崗位精準,讓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留得下、干得好、發展潛力大。”
智能化不只是鎮江港的標簽。在鎮江電信智慧城市體驗館里,老記們饒有興致地參觀歷史通訊設備陳列,了解全市5G分布,體驗VR、智慧家庭等5G產品,感受5G速度的強勁動能,引來連連驚嘆,“5G時代已然到來,5G速度將帶來更美好的智慧生活。”
選擇 創新創業看好鎮江
江月樓碼頭登上畫舫,環湖游覽金山湖,劈波斬浪也讓大學生們興奮不已。乘坐畫舫,領略北固山“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浩渺景象,遙望焦山的滿山蒼翠,宛然碧玉浮江,眺望長江路沿線的高樓林立,城市山林映入眼簾。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水上游覽線給大家留下了別具風情的鎮江印象。大學生陳紅霞說,鎮江既有機器轟鳴的產業工廠,更有真山真水的旖旎風光。“金山湖水波蕩漾,讓人看到了這座城市靈動的美。相信跑起來的鎮江一定會迎來更美好的未來,也讓我們留在鎮江的意愿來得更加強烈。”
選擇留在鎮江已經不是遠景規劃,而是已然作出的抉擇。正在江蘇大學讀研一的張智博直接把戶口遷到了鎮江,“戶口是否留在原籍是自愿,但我之所以遷過來就是看好鎮江。”他對鎮江人才政策熟稔于心,“留鎮碩士可以享受到豐厚的購房補貼,加上我所學的鋁基復合材料專業,恰好可以在鎮江特種鋁合金生產企業找到用武之地。并且,鎮江環境很美,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提升空間。”張智博的選擇并非個例,來自北方的江科大學生李曉哲初到鎮江時,就喜歡上了這座宜居宜業的江南古城,“鎮江很有活力,而且房價可以承受,適合安居樂業。畢業后考慮把留在這里工作生活作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我已經把鎮江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
一路走一路看,大學生們融入鎮江甚至扎根鎮江的心愿愈發清晰愈加強烈。鎮江,這方“創新創業福地”,這座充滿溫度的城市,正張開雙臂,留待滿懷抱負、學業有成的莘莘學子拼搏奮進、大展宏圖!
《鎮江日報》2020年11月9日第一、二版